10月18日晚,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诗韵越剧《织造府》,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这也是南京市越剧团首次走进北大。该剧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出品,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南京市玄武区委宣传部、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联合出品,南京市演艺集团、南京市越剧团制作,南京市越剧团创作演出。

这场演出暗合着一段奇妙的时空轮回——剧中,曹雪芹从北京回到江宁织造府,在精神故乡寻找创作初心;剧外,南京市越剧团带着这部精心之作从南京来到北京,在曹雪芹著书的城市演绎他的心灵旅程。这一来一往,恰似一场跨越三百年的文化对话,完成了一次南北文化的动人呼应。
作为第十六届曹雪芹艺术节的演出剧目,《织造府》并非对《红楼梦》故事的简单转述,而是贯穿了一条独特线索——曹雪芹对于“要不要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这一命题的探索与解答。

剧中,曹雪芹重返织造府,“魂穿”书中世界,与林黛玉、薛宝钗、贾母等经典角色展开对话。在与红楼梦中人的相互应答中逐渐明晰心迹:他“不肯从泪流直写到泪尽,不忍裂肝胆痛煞卿卿,不消传文章名垂千古”,只愿留住“轻轻哀、淡淡愁、浓浓情、深深意、展卷时分,那一霎温存”。这部剧作打开了历史记忆与文学想象的叠合空间,为北大师生开启了一段跨越现实与梦境的诗意之旅。
最终,当曹雪芹望着魂牵梦萦的笔下人隐入茫茫白雪,十二金钗犹如众仙归位,他喊出了积郁已久的心声:不删了,不改了,不写了,《红楼梦》八十回够了,足够了。这是当代创作者对“曹雪芹笔下为何只有八十回”这一历史悬疑的温柔解读。
大幕缓缓合拢,掌声如潮水般不息。这份动人的艺术感染力,源自匠心独运的舞台呈现。演出前,北京大学越剧社的同学们来到后台,与《织造府》剧组进行了深入交流。剧中曹雪芹的扮演者、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李晓旭为同学们细致讲解了服装设计的巧思:曹雪芹初登场时的一袭黑衣,承载着他的半生风霜;当他化身为宝玉时,象牙白的长衫配以猩红宫绦,瞬间点亮舞台。青春的鲜活与黑衣的沉郁形成强烈对比,作者与角色一黑一白,仿若太极图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苏公网安备 3201050201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