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将其转化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推动中国明清城墙(南京城墙)申遗工作,8月25日,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在机关大礼堂举办城墙申遗工作学习会,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班子成员,市级部门城墙申遗相关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处室负责同志,玄武区、秦淮区、鼓楼区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南京城墙管理中心班子成员及全市文物保护、城墙申遗研究、考古等机构代表约170人参加学习报告会。
活动特别邀请到中国建科集团首席专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陈同滨授课。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积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陈同滨老师围绕“世界遗产申报概述与南京城墙申遗策略初探”这一主题展开讲解。她从“为何申遗”“如何申报”两大核心切入,系统阐述世界遗产申报的背景、必要性,详解申遗标准、流程及当前国际国内整体态势,帮助参会人员建立对申遗工作的全面认知;以丝绸之路、良渚古城遗址及2025年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西夏陵为实例,深入解读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提炼逻辑,分享申报背后的实践故事;结合南京城墙的独特价值与保存现状,通过国际同类遗产对比,凭借自身丰富申遗经验,就城墙“突出普遍价值”提炼方向、申遗策略思路展开分析。中建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此前已成功完成9项申遗项目的技术咨询,凭借这一扎实的实践基础,陈老师分享的案例不仅真实生动,更具备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南京城墙始建于1366年,历时28年建成,由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环套组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建造于长江流域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城墙。这座旷世城垣,不仅让南京成为14世纪的世界第一大城,更成为东亚地区城防设施建设与城防系统建构的典范。其京城城墙长达35.267公里,现存25.091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规模最大、真实性最好的城市城墙,更是全球范围内罕见的、将军事防御功能与城市生态景观、市民生活场景深度融合的文化遗产。2006年、2012年、2024年,中国明清城墙(南京城墙)先后三次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4年7月,南京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牵头城市。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京城墙的保护利用和申遗工作,先后出台2014年、2015—2016年、2017—2018年等三轮行动计划,推进城墙保护整治和展示利用工作,颁布实施《南京城墙保护条例》《南京城墙保护规划》,建成南京城墙博物馆、城墙监测预警平台,并成立南京城墙保护基金会,聚集社会各方力量保护城墙文化遗产。
此次学习会的成功举办,加深了全市宣传文化系统领导及城墙申遗工作者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增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下一步,我市将以此次学习会为契机,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全力以赴推动中国明清城墙(南京城墙)申遗工作,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早日跻身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