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网站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明城墙 > 工作情况

文保月 | 基本证实!安徽省南陵县中洲村新发现南京城墙砖窑遗址!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2023-04-21 14:45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近日,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接到南京城墙保护志愿者提供线索,称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发现疑似南京城墙砖窑遗址。中心立即联合南京城墙研究会、南京城墙保护志愿者协会、南京古都城墙保护基金会,组织调查组一行10人,于2023年3月31日赴南陵县开展实地调研

在当地村支书和热心群众的引导下,调查组于弋江镇中洲村山中发现砖窑两座,铭文残砖若干,铭文与南京城墙宣城县(明代宣城县中洲村今属南陵县)烧制城砖一致,可基本判定该窑址为南京城墙砖窑遗址。


中洲村概况

中洲村坐落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东南的弋江镇,自南宋末年汪氏懋公从江西德兴领家眷迁来中洲,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明清时期属宁国府宣城县辖。现在的中洲村属于飞地性质,附近的山谷田地属中洲村民,山场归属权为泾县马头国有林场, 山上墓地大多是中洲及周边村民的祖上。

青弋江从皖南山区蜿蜒盘旋而出,自南向北从中洲村西穿流而过,直通长江。在古代,重大货物运输都是靠船运,水运交通的便利,使中洲到达南京等地区更为便捷,从而提升了中洲与外界的交流,逐渐发展成为皖南水运交通的重要枢纽。

这里还有着砖窑生产的丰厚条件。中洲村东边为连绵的群山,生长着茂密的林木和灌木丛林,是制砖烧窑的柴薪资源。山岗间是质地较好的黄粘土,可烧制质量上乘的砖。上世纪七十年代村中有很多砖窑厂,大队有副业队专门负责烧窑,八十年代也有私人窑厂,距离古窑遗址一公里左右。


调研纪实

3月31日中午,调查组驱车抵达中洲村。在线索提供人汪宝生先生、汪静涛先生以及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调查组沿蜿蜒的山路进入十亩岗。在十亩岗山上,调查组惊喜地发现这里有大量残砖,且有“宁国府宣城县”“窑匠”“总甲”“小甲”等砖文。翻过一片小坡地,便见到了两座砖窑遗址。

在窑门处,清理覆土后发现一块较为完整的城砖。可见两侧砖文为:

总甲朱口芮甲首汪文口小甲朱智/窑匠史保一/造砖人夫方允原马招朱智

宁国府提调官同知阑善司吏李时中/宣城县提调官县丞王信司吏柯英

砖文格式及内容与南京城墙砖文一致

经热心人士介绍和调查发现

中洲村附近还有“窑上”等地名

周边也有烧砖的传统

同时在十亩岗附近为青弋江的古河道

可为城砖运输提供条件

通过此次调研,根据中洲村窑址形制特点,及现场发现的铭文城砖,结合地理及水系环境、村中南京城墙的烧砖传说等内容,可基本断定,南陵县中洲村窑址是为南京城墙烧制城砖的官窑遗址

调研行将结束,线索提供人吴先生在得知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和南京城墙保护基金会共同开展的“颗粒归仓,守护城墙”城砖回收保护项目后,自愿将其收藏的两块较为完整的城砖无偿捐赠给南京城墙,让因种种原因未能参与修建城墙的城砖跨越六百余年岁月来到南京城墙,完成它未尽的使命

自上世纪90年代,南京城墙研究人员于安徽省繁昌县首次发现砖窑遗址,后30余年间又在长江中下游五省陆续发现十余处砖窑遗址。此次南陵县中洲村窑址是继2016年江西省黎川县砖窑遗址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是对南京城墙砖官窑遗址发现地的一次重要补充,同样也是南京城墙作为“长江文化”地域文明标识和物质载体的重要体现,对加强长江中下游南京城墙砖窑大遗址保护、深入挖掘南京城墙文化遗产内涵,促进申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